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知識論與方法論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開課學期
109-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黃光國 
課號
Psy5080 
課程識別碼
227 U305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博雅201 
備註
兼通識A4*。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6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91Psy5080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針對大學部高年級學生及研究生所設計,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生對於二十世紀以來西方自然及社會科學哲學的發展,能夠獲致一種「相應的理解」,作為他將來從事研究工作的「背景領域」。

課程主持人認為:在西方國家中,科學哲學和各門學科之發展,存有一種互為體用的關係。各門學科的發展,變成科學哲學反思想的題材;科學哲學的發展又能回過頭來,促進各門學科的發展。

科學的哲學可以說是西方文化的精華,是他們建構知識的基礎,是從其文化內部產生出來的。在西方文化中成長的學者,對於諸如:邏輯實證論、邏輯經驗論、實在論、實用主義、結構主義、現象學、詮釋學、批判理論之類的概念,若不是耳熟能詳,最起碼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掌握。然而,對於在台灣教育體系中成長的學習者而言,諸如此類的概念,卻是一種異質文化的產品。他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對於這些概念如果沒有系統系的認識,在閱讀西文書籍的時候,對於這些概念通常只會有「字典式的理解」或「望文生義的理解」。他們在作研究的時候,大多是在國外最新的期刊上找尋研究題目,套用國外的研究典範,沿用外國的理論模式,將外國的測量工具稍加修改,從事 「複製型」的研究。久而久之,台灣的學術研究便是呈現出「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的特色,整個學術社群也顯得相當的缺乏創造力。

針對這樣的缺失,本課程將以主持人所著作的《儒家關係主義:哲學反思、理論建構與實徵研究》作為背景,以《社會科學的理路》作為教科書,有系統地介紹二十世紀以來,十七位西方思想家對於「知識論/本體論/方法論」的主要觀點,其內容包含兩大部分:第一部份的實證主義和後實證主義是西方傳統所謂的「科學哲學」,主要用於自然科學,也有不少社會科學家偏好使用;第二部分包括:結構主義、詮釋學、和批判理論,主要用於人文社會科學。最後,本學期還要介紹主持人主張的多重哲學典範(multiple philosophical paradigms)研究取向與批判實在論(Critical Realism)的相通之處。

有興趣的同學,可於下一學期進一步修習「本土社會科學理論的建構」,學習如何以科學哲學批判西方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典範,並建構本土社會心理學理論。 

課程目標
請見課程概述 
課程要求
本課成績考評為兩次報告──

同學上完課後,就感興趣週次的講述內容,自訂主題,撰寫申論、反思、評論等內容,上傳到 CEIBA 作業區。

期中報告:
期中前(11/09)繳交第一次,3600字,第一頁標明學號與姓名。學期結束前交第二次。
爾後將公開同學的報告,相互觀摩學習。

學期報告:
期中報告擴展為完整的學期報告,最後一次上課後上傳。6200字,第一頁標明學號與姓名。
或是另訂感興趣的主題,重新撰寫一份3600字的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備註: 心理系南館 S102 
指定閱讀
黃光國(2018)。社會科學的理路(第四版思源版)。臺北:心理出版社。 
參考書目
黃光國(2018)。社會科學的理路(第四版思源版)。臺北:心理出版社。
Hwang, K.K.(2019)。Culture-Inclusive Theories。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哲學入門補充讀物:
冀劍制(2016)。哲學課的逆襲:60堂探索人生意義、道德、世界與知識的思維課。臺北:商周。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9/14  第一講
中西文明淵源 
第2週
09/21  第二講
啟蒙後的上帝 
第3週
09/28  第三講
批判實在論 
第4週
10/05  第四講
邏輯哲學論 
第5週
10/12  第五講
波柏進化認識論 
第6週
10/19  第六講
語言遊戲論 
第7週
10/26  第七講
科學實證主義 
第8週
11/02  第八講
精緻否證主義 
第9週
11/09  第九講
相對理性考論 
第10週
11/16  第十講
科學活動再析 
第11週
11/23  延伸:傳統與現代的鬥爭遊戲 
第12週
11/30  第十一講
文化結構論 
第13週
12/07  第十二講
發生認識論 
第14週
12/14  第十三講
知識型考論 
第15週
12/21  第十四講
詮釋學轉向 
第16週
12/28  第十五講
詮釋學轉向(續) 
第18週
01/11  第十六講
批判現代理性